读乱世飘ob欧宝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有感

 新闻资讯     |      2022-08-11 15:00

ob欧宝邵飘萍(1886—1926),原名新成,又名振青,字飘萍,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从以上的种种头衔中,我们不难看出邵飘萍这短暂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邵飘萍出生于1886年的浙江,这时的浙江不仅是闻名天下的鱼米之乡,还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发展和民族资本发育的最前沿,更是近代中国人名反对外来侵略的前线和反清会党的聚集之地。而在辛亥革命之前,金华是浙江全省革命思想传播最为普遍、民众组织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邵飘萍正是在金华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长大的。而这正是影响邵飘萍的未来投身于新闻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读乱世飘ob欧宝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有感

ob欧宝在金华,青少年时代的邵飘萍遇到了年长他9岁的张恭。张恭是一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和辛亥革命先驱,也曾遭人背叛而入狱,但所幸由于辛亥革命爆发,他也因此出狱,最后因病去世。他在1904年创办的《萃新报》是金华有史以来的第一张报纸,不仅影响了金华的辛亥革命,还影响了一批有志之士,其中就包括少年时的邵飘萍。他的一生虽如“石火电光”,但在中国那个风雨飘摇的时期,他那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革命精神,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今后的革命者们不断前进。

1906年,邵飘萍就读浙江高等学堂,学制三年。在这三年里,邵飘萍不仅锻炼了身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技能还最终发蒙并立志从事于新闻事业。不得不说的是邵飘萍的立志是天时地利的产物。当时适逢受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影响,无数觉醒的有志之士们深感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开始积极地寻找救国之策。其中“维新”的思想主张更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拥护,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虽然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8年以失败告终邵飘萍新闻思想,但其给后世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及政治意义。其中邵飘萍就读的这所浙江高等学堂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此外,当时的浙江士子士风也时刻影响着包括鲁迅、邵飘萍所在内的莘莘学子。这里的浙江士子士风最早可从清代开创的浙东学派讲起,这一流派有着浓厚的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想道统。较之相似的是光复会,其精神领袖就是种族主义色彩浓重的章太炎,鲁迅等人都是其子弟。另外,在浙江传统士子身上普遍存在严格的道德主义倾向和突出的经世意识。邵飘萍的精神生成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由此也可看出环境对一个人乃至一方人的深远影响。而且,浙江是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省会,在这里邵飘萍接触到了《民报》、《新世纪》、《清议报》、《新民丛报》等邵飘萍新闻思想,大开了眼界,还受到了梁启超文章的感染,他心中的“新闻救国”的想法初具雏形。

读乱世飘ob欧宝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有感

ob欧宝但他正式进入新闻界,开启他15年的终身报业生涯还是在1911年。此时的他在当讲师,度过了一段人生中普通却最安稳的时光,但卢梭曾言没有野心的人也许某天会享有盛名,然而,有野心的人不想出人头地则很罕见。不平凡的他终是不甘就此碌碌一生,毅然投身于风起云涌的新闻界。自此,他的人生便只顾风雨兼程。他面对当时的风云变化的时事,洞若明火,用其锋利的文风直戳当局者深藏未露的野心,揭开了蒙在世人眼睛上的纱布。但也正是由于他的犀利言论为他带来了牢狱之灾。据其自述,在1911年11月至1913年8月这不足两年的时间里,邵飘萍就有3次入狱的经历,狱中生活的时间竟达9个月之多。尽管如此,邵飘萍也并未为此停下邵飘萍新闻思想,他在追求真相的道路,永远奋斗在一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条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相反还可能是几经波折的。他曾多次被迫前往日本,一是为了避难,而是为了寻找救国之策。与其他的中国留学生不同的是邵飘萍选择了向日本眼花缭乱的新闻业学习,如前所述,“新闻救国”是邵飘萍早有的想法,在日本有关现代新闻的学习中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也是他推动中国新闻从党报向商业报纸的重要动力源泉。即使他身处国外,但他始终心系祖国,1915年,在日本与同窗的潘公弼等人共同创办了东京通信社。时刻关心国家局势邵飘萍新闻思想,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同样是在这一年,邵飘萍的名字响遍全中国。在这一年,袁世凯公然称帝,邵飘萍应国内新闻界同仁邀请,匆匆返上海,写下轰动一时的《预吊登极》,此文短小精悍,却也大快人心。除此文外邵飘萍新闻思想,他又接连写了如《吾民不得不去袁氏之理由》等的抨击袁世凯称帝的文章。

读乱世飘ob欧宝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有感

ob欧宝1916年袁世凯死后,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就此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走进世人眼中的真正的新闻记者诞生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有着敏锐的新闻嗅觉,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做到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千方百计地去完成采写任务。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的亲和力,上至达官权贵,下至平民百姓,他都能做到一视同仁,这也为他采取到新闻增添了助力。1918年,他写的报道《张作霖自由行动》,寥寥几笔就揭了张作霖“马贼”出身的老底,这也为他日后被杀,埋下了最初的祸根。

而直接或是间接的加速了邵飘萍的死亡的则是被鲁迅称作“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1926的“三一八事件”。

读乱世飘ob欧宝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有感

ob欧宝“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仅从3月19日以后的十二天里,《京报》就发表各类“反政府”的消息、评论、通电、文章113篇,平均每天9篇多。为此,冯玉祥将军曾夸赞“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他主持《京报》,写了大量战斗的文字,握一支毛锥,与拥有几十万枪支之军阀搏斗,卓绝奋勇,只知有真理,有是非,而不知其他,不屈于最凶残的军阀之刀剑枪炮,其大无畏之精神,安得不令全社会人士敬服!我们能如今探求“三一八事件”的真相也是多亏了当时各界媒体对此事的多方报道,可见新闻其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

在那个水深火热、浸透血泪的年代,敢于发声的人往往是最危险的。正是由于邵飘萍在“三一八事件”中的突出表现,被张作霖下毒手,但在人生的最后,他是仰天长笑地就义的。邵飘萍一生疾恶如仇与黑暗统治作殊死斗争,他和其余知识分子那振聋发聩的话语如一道开天辟地的闪电照亮了那个黑暗的年代,唤醒了人民群众尚未觉醒的强国之心。

读乱世飘ob欧宝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有感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又精彩,他既做过记者,又做过新闻讲师,还自己办过报,自己办过通讯社,在每个岗位上都有着突出的成就。此外,在生活上,他广交友,兴趣广泛,这也为他从事新闻事业打下了良好的社交关系。他一生既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连毛泽东都说他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他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坚定立场。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优秀记者所应该具有的一切素养:认识大局、把握大局、引导舆论、服务群众,态度端正,立场坚定、真实全面,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ob欧宝邵飘萍,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等。但褪去种种光环的他只是一位新闻记者,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去诠释新闻的新闻记者,一位值得我们永远致敬的新闻记者!